三顾茅庐、夜读春秋、仿水镜、收关平、卧牛山五组三国故事,连景穿插其间的装饰手法,从而使花脊表现出错落有序,产生极为丰富的韵律美,组成一幅有条不紊的立体画面,层次分明,光彩夺目,场面宏伟。下殿由六支方形柱石上承扎锦杠梁,木跳,斗架,彩画眉枋,依次十分严密地吻合着。西山庙的陶塑瓦脊原是由康熙年间顺德籍陶艺家文如璧开创、文逸安堂制造的,文逸安堂主要以生产精巧绝伦的园林建筑陶器、陶塑瓦脊闻名遐迩。现在西山庙山门上瓦脊是石湾美术陶瓷厂新制的。
正栋高五点五米,由数十支良木作扎锦栋梁、副梁、横梁和檐梁,柱头斗拱悉是古雕刻,彩画眉枋直套墙垣。正殿重檐下,另竖两支六角形柱石,主负左右木跳,四只金狮镶入两跳之间,栩栩如生。灰塑在建筑装饰中的运用按灰塑在建筑装饰中的位置,通常分为墙体部分和屋顶部分部位的灰塑:墙体部分灰塑是广东传统建筑特有的室外装饰艺术。置身重檐下,恍若置身玉宇琼楼之中。下殿由六支方形柱石上承扎锦杠梁,木跳,斗架,彩画眉枋,依次十分严密地吻合着。寺宇大门悉是木质结构。分正门、副门四扇,既能单独启闭,又能同时开关。大门上端鎏金匾额“南安寺”三个大字,遒劲雄朴,莫不叹为观止。
寺内布有天池一局,独具匠心,既无走水涵道,又无排水显沟,而用鹅卵石铺砌成八卦图案的池底,从不溢涨雨水,一种难以寻觅的小小草,长年稀落生长在石缝之间,据说可以入药。西山庙面向东北,清代四合院式建筑,面积约六千平方米,分山门、前殿、正殿、偏殿、西山庙-文化休闲--广东文化院阶、香亭、庑廊等部份。墙上诗书壁画,匾额皆出自名家,脉脉流风,因而闻名遐迩。墨宝“众芗国”堂匾,是清代贡生郭铜君所书,盛传当时是用旧衣布捻成团蘸墨汁代笔写就的,铁画银钩,苍劲飘逸,称之为神来之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