审计目的:(1)完成国家、省、市节能主管部门能源审计任务。(2)制订审计计划:能源审计计划需确认审计边界、审计周期、现场节能诊断及测试行程安排、员工访谈安排等。(2)为政府加强能源管理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,持续发展经济,保护环境,落实科学发展观,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。(3)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增效,提高企业综合素质。(4)企业能源审计与清洁生产、结构调整、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。(5)优化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管理,提升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,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。
企业能源管理(管理节能)诊断分析评价方法:(1)合理组织生产。(2)合理分配能源。(七)审查能源计量器具的运行情况,检查能耗统计数据的真实性、准确性。(3)加强能源购进管理。(4)加强项目的节能管理。(5)规章制度落实情况。装备和工艺技术对标分析方法:该分析主要依据GB/T 3485《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》、GB/T 3486《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》、《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通则》进行。分析内容包括:(1)单位产值、单位产品等能耗指标的分析评价。(2)企业能源转换系统效率的分析评价。(3)企业用能设备及工艺系统效率的分析评价。(4)企业生产系统与能源供应系统的合理匹配分析评价。(5)企业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分析。(6)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和环境效果的分析评价。
专项审计:对初步审计中发现的重点能耗环节,针对性的进行的能源审计称为专项能源审计。组织边界指企业拥有运行控制权的业务单元边界,以组织架构、平面图或文字说明。在初步能源审计的基础上,可以进一步对该方面或系统进行封闭的测试计算和审计分析,查找出具体的浪费原因,提出具体的节能技改项目和措施,并对其进行定量的经济技术评价分析,也可称为专项能源审计。无论开展上述那种类型的能源审计,均要求能源审计小组应由熟悉节能法律标准、节能监测相关知识、财会、经济管理、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人员组成,否则能源审计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