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在发育和发展的路上,很多表现都是正常合理的,而非总是「问题」。家长/老师如果矫枉过正、只堵不疏,反而会引发更多真正的问题。家长/老师在面对孩子的「问题行为」时,在「给予自由」和「过度管理」之间摇摆不定,而实际上「自由」与「管理」并不冲突;孩子由于感统失调、语言障碍、注意力障碍等深层原因出现的「问题行为」仅仅是表面症状,只有专门的人士才能够评估、诊断和干预。所有不对症的干预往往徒劳无功。
什么叫伤心哭,比如孩子想妈妈了或者心爱的玩具摔坏了,这个就叫伤心的苦。什么叫做害怕哭呢,比如去医院打针、孩子要独立要离开妈妈去上幼儿园,或者见到陌生人抢他东西,这都属于叫做害怕哭。伤心和害怕哭也是比较常见的,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鼓励你的孩子不要哭,不哭的人不叫坚强,不哭的人叫压抑。通过调查显示,有25%左右的孩子,曾经患过不同程度的抑郁的症状。
很多家长都头疼孩子的一些行为,比如不听管教、做事马虎、上蹿下跳、频繁哭闹、上课走神、吃饭挑食、情绪敏感、社交被动等。尊重孩子哭的权利。俗话说得好,“子不教,父之过”。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,父母除了要以身位则之外,更重要的是要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给予正确的教育并对其纠正。遇到孩子哭别大惊小怪,要知道哭并不是可怕的事,可以抱一抱他,给他一个温暖的臂膀,让他感受到父母的支持!
孩子哭泣时,我们可以深呼吸几秒,把我们的坏情绪赶跑后再来安慰孩子。让孩子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,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,说出自己的需求。帮助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。在孩子释放情绪后,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解决问题上,只要情绪背后的问题解决了,孩子遇到同样的问题就不会容易哭闹。一个不良行为,它的名字叫做孩子爱哭闹,发脾气。这是非常常见的一件事情,所以几乎所有的家长都遇到这个问题,就是孩子动不动就哭闹,家长很头疼。